一流学科建设 | 第十七期博雅百科读书会顺利举办

作者:撰稿 | 陈海鑫 排版 | 区国澄 负责人 | 潘怡辰2017/10/26 02:47浏览次数:84


博雅百科读书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雅教育项目自开展以来,一直秉持着“博学优雅、公民精神、国际视野、技能卓越”的教育理念。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建设法学一流学科,博雅教育项目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优秀法学生为目标,不断创新法学实验教学,探索出包含体验式,阅读式教学法在内的多种法学教育方法。

博雅百科读书会作为博雅项目的重要活动之一,立足人文学科基础,以融合东西方人文教育理念为基本思想,结合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要求,旨在向读者与专业指导老师间提供交流平台。

20171020日,第十七期博雅教育百科读书会在文治六楼会议室举办。

指导本次读书会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秦小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基础理论,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主任韩桂君副教授,本次读书会讨论的书目是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会议由15级本科生余家浩同学主持进行。

首先,陈海鑫同学介绍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并从整体上为我们梳理了整本书的内容。苏泽祺同学将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且点出这两部分是内核与外形的关系。

接着,与会者开始了对中国人性格与中国文化的讨论。

游慧熠同学认为作者从圆熟、忍耐等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的性格,并指出其形成有社会历史的原因。而儒家文化对这些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儒家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不但对修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还对维护社会的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学雯同学认为,我国民众同时受到儒、释、道的影响,在差异中吸收融合这些文化,才产生了这种圆熟的性格。欧家新同学对文中所提到的国民的“忍耐”这一特性进行分析,因为懂得忍耐,人们才勇于承受苦难,创造历史的奇迹。但忍耐同时也是恶劣的,正因为国人长期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观念的影响,他们才习惯了不断退让。

接着,大家又围绕“中国人性格的形成的历史、社会等原因有哪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仪涵同学将八种德性分为三个方面,她认为这些德性的形成都有同样的社会原因。第一部分如圆滑等是因为人民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人们才不得不选择这样的处世方式。第二部分如幽默、和平等是因为人们受到儒、释、道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保守性,因为我国历史悠久,国人有着大国情怀与骄傲自豪感,所以拒绝承认我们国家已经落后于西方。

贾煜倩同学认为,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阶级地位存在差距,因为人情交往的需要,国人才形成了这种圆滑的特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使得国人对自然有敬畏之情,人们安土重迁,安于当下的生活,追求现世的安稳。中国古代社会缺少民主与法制,因而在国人中难以形成团结意识与民主意识,阶级的矛盾就越发严重。

马学雯同学从地域、经济方面探讨国人性格问题,她认为我国疆域广阔,南北方的调和与冲突以及小农经济等特点塑造了中国人的这种性格。欧家新同学谈及了中庸之道,她从笛卡尔对中庸的理解出发,认为以中庸处世不会错得太极端,这样双方都不得罪。

秦小建老师认为,因为我们作为中国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所以才产生了共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渐渐发现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像最初的那样好,会有一种整个社会变坏了的感觉。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国人长期生活在封建制度之下,这种封建制度使得国人有了一种冷漠与忍耐的处世态度。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专制制度为何会建立,它是否合理。秦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文化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究竟是制度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制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以德国的“社会系统论”分析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的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当陷入了“文化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的争论中时,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路针对现有问题进行突破性的思考。

第三个议题是对林语堂关于中国女性地位方面问题的思考。

王婷婷同学认为,女子在学习阶段没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在婚姻中也不具有自主性,没有自由恋爱与走出家庭的权利,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书中写了女子如何捍卫自身权利,但大部分女性实则还处在难以反抗的地位。

陈海鑫同学认为“男尊女卑”可以追溯到孔子对《易经》的解读,而后来的男性学者对其进行了有意的曲解。在宋明理学出现后,整个社会通过对女性道德的高要求对其进行压迫。到了清代,女性可以被当作财产一样出卖。在很多男性学者的眼中,如果仅用武力对女性进行束缚是很困难的,因而他们采取文化观念来束缚女性,所以到后来,很多女性都已经在潜意识里屈从“自己是男性的附属物”的这一观念。

周千慧同学认为,女权运动是通过打压男性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其本质是女性在内心认为自己不如男性,因而才打压男性。所以,女性应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独立性,而非打压男性。马学雯同学认为,孔子对《易经》的解读是不准确的,社会制度的发展使得女性未必温柔可爱,男性未必勇敢,林语堂先生所持的观点依然不是男女平等。

韩桂君老师认为,女性问题涉及社会平等。韩老师谈到在自己的家乡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十分严重。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现象而非结果,其本质是一种分工。在韩老师看来,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人们是否具有选择权,因而我们需要尊重分工。中国早期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男权社会,但其实过去是什么样并不重要,我们更应该注重当下。

秦小建老师认为,我们往往都陷入了一个思考模式的困境,认为要么男优于女,要么女优于男,要么两者平等,但是,我们应该要走出这种思考模式的困境,去思考男女为何要组成家庭,从家庭这一角度进行思考,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定要将男女地位比个高低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只有分工合适,家庭中的男女关系才能协调得好。任何一个观念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有包容性,其实,男女特质的形成都是有其自然上的原因。我们不必从男女对立的角度进行思考,应要在个体的选择上做好协调与处理。

韩桂君老师认为,在农村生孩子是因为需要劳动力,同时,因为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十分害怕受到外界的压力。国人在资源匮乏时,总是优先让男性接受教育。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对资源匮乏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婚姻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合作与分工。其实,在封建社会中,女主内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女性生产对人类繁衍有重要的意义,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男女都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而应该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男女只有差异,没有强弱。

自由讨论环节

王仪涵同学阐述了中国家庭制度的弊端,她认为,这一制度对中国人缺少科学精神具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对短期内收不到成效的科学有意轻视,这严重阻碍了科学进步,也使得中国人更加感性,信仰经验。西方人则更加具有逻辑性,他们通过实验、探索,追求某一定义,不强求在短期内得到成效。

周千惠同学认为宗族思想有利弊,这种思想有约束自身、维持秩序、保持忠孝一体性的作用,这有利于爱国思想的形成。弊则是这种思想会限制个人的发展,从而限制社会的发展。公众精神的缺乏在于个人与社会的分裂,其在科学上的表现即创新精神与协作精神的缺乏。

王婷婷同学阐述了何为家以及小家与大家的问题。她认为,古代人具有家族意识,同时也具有自我意识。家本位思想对现代人有深远的影响,因为现在很多人只关注自身的生活而非国家的制度,缺乏公共意识。

最后,韩桂君老师对此次读书会做出总结:在中国古代,科技难以发展与商人地位的低下有关,重农抑商是排斥流动性、可变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被用以维护政权的稳定。在稳定的农业生活方式下,百姓的发言权是被抑制的,除了“士”,其他阶层的人其实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古代的“家国同构”对现代国人的思想制度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国人在家庭中的身份与在工作中的身份不同,有公私之分。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人德性等问题的分析局限于当时的环境,我们不必纠结其结论,应该重在通过林语堂先生的著作找到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改进方案,以及怎样做好我们自己。

在本次读书会接近尾声的时候,秦小建副教授选出了3名优秀读者并赠送图书,获奖者与两位老师合影留念。至此,第十七期博雅教育百科读书会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文治附楼三楼    邮政编码:430074    站点访问量: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