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动态 | 博雅教育18级读书会圆满结束

作者:18级读书小组第七组2018/12/11 11:26浏览次数:52

20181124日上午8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18级预备队成员于首义校区图书馆四楼会议室召开第七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讨论书目为《乡土中国》和《我也有一个梦想》。中南法援主任、博雅教育项目负责人韩桂君教授,16级成员陈海鑫、王苏娇,17级预备队成员万君宇出席本次会议并总结发言。

  

《乡土中国》

吴志鹏同学总结了中国的男权社会观点易引发的三个谬论;他认为,将中国与现代化的西方进行比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的是对进步的追求和向团体结构发展的趋势,而非对国情的失望;同时他提出,差序格局本身是自然的,差序格局中的人既是影响者也是被影响者。

  

华梓博同学在三个不同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原始社会人类有弃老习俗,而农耕社会因为老人在知识、阅历、经验方面有优势而产生尊老的传统;其次他提出与西方重理论、重实验、重研究的价值倾向相比,我国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同时他认为传统礼俗可维稳,但经不起变化。

  

夏苡悦同学认为经验社会的存在是教化权力出现的原因,她提出,当前中国对性教育的需求可以从乡土社会对两性感情的排斥中寻求答案。此外,她提出了在当下乡土社会是否还存在这一问题。

  


18级预备队成员夏苡悦发言

  

姜淏辰同学回答了上述问题。他认为,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分清乡土社会与乡土性这两个概念;其次,从封闭性与紧密性两点考虑,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模糊化与乡村代际断层,可以认为目前乡土社会的存在是不完全的。

  

毛容与同学认为书中更多体现了乡土社会的消极方面——这是一个发展缓慢、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男女间感情淡漠、感情没有生长土壤;随即她提出了礼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

  


18级预备队成员毛容与发言

  

孟泓辰同学则无讼发表了个人观点,她认为礼俗社会习惯用自我消化的方式解决人际矛盾;现代法治下乡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的阶段。

  

娄梦圆同学提出了熟人定理。她认为感情与相识是基础,半熟人社会也是一种长老权力的体现。男女之间的距离感能够保证社会生产的稳定。

  


18级预备队成员娄梦圆发言

  

崔潇同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我们的乡土社会;而代际之间的乡土性又具有差异;圈子文化是乡土差序的延续畸变。

  

方珂欣同学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诉讼有时不能很好地解决乡村问题,相比之下调解更奏效;城乡二元体制给了农民退路,使贫民窟不能在中国存在;我们应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在城乡二元结构中保持一种平衡?

  

《我也有一个梦想》

宋沛林同学对本书进行了概括性介绍:本书介绍了美洲大陆奴隶制的历史,包括南北双方的妥协、在南北双方冲突缓和之际黑人力量独立兴起、美国各民族生活间的摩擦和民权法案的影响及其继续存在的可能与意义。

  

华梓博同学提出西式民主来自于制度,制度才是靠得住的;他认为宪法虽稳定,但人民的权利自由在不断变化,与其说赋予不如说让出;政治宣传的资源掌握在大财团手中,资本主义家族在政治方面占据决定性地位。因此他认为,西式民主可以理解为一种温水煮青蛙

  

吴志鹏同学认为只基于意识形态的批判奴隶制是不合适的,他从多重面孔与金钱政治的关系、财团与劳工群体施压能力的比较以及代议制本身模糊化倾向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指导与分享

韩桂君老师为同学们细致地介绍了法援成员的四项目标:博学优雅、公民精神、国际视野、技能卓越。韩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怀疑精神;要在实践中检验,发现作品的言外之意;要吃透书本,并增强逻辑性思维。

  


韩桂君老师进行指导

  

17级预备队成员万君宇以上海进国会的现象为例,提出中国人的饥饿本性也是从乡土社会延伸出来这一观点。他建议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包容不同观点——因为尊重个体差异才是自由的本质。

  


17级预备队成员万君宇发言

  

16级陈海鑫对本次读书会做简要点评。他对18级成员的积极参与、脱稿演讲与发言严谨提出鼓励,同时指出同学们存在发散性过强、书籍阅读有差异、观点不很集中等不足,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改进。他建议读书要遵循了解、 熟悉 、提问 、反思批判四个基本环节,并对发言与记录等环节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16级成员陈海鑫发言

  

本次读书会至此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文治附楼三楼    邮政编码:430074    站点访问量: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