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动态 | 博雅教育18级读书会圆满结束

作者:18级读书小组第六组2018/12/11 10:56浏览次数:25

20181117日上午八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18级预备队成员于首义校区图书馆四楼召开第六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讨论书目为《历史深处的忧虑》和《寻找法律的印迹》,16级成员陈光、17级成员李俊蓉出席本次会议并总结发言。

  

正式会议开始之前,各个小组根据本周所读书目内容展开了激烈的组内自由讨论。

  

  

《历史深处的忧虑》

  

王淋同学从书名中寻找线索,她认为作者实际上是在忧虑《权利法案》在当今美国是否依旧适用的问题。此外,她还讲述了自己对于本书核心内容的理解:对自由的追求、维护与其成本代价。

  

  

18级预备队成员王淋发言

  

韩欣睿同学着重于对本书中言论自由问题的探讨,认为公共环境下表达意见的言论并不等同于真理。此外,基于对作者生活背景及个人经历的研究,她认为作者仅从个人角度提出的观点存在着美化美国制度的可能。

  

陈晓诺同学对韩欣睿同学提出的本书存在美化美国制度的可能的观点表达了赞同。同时基于对辛普森案的反思,她表达了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平衡的怀疑,以及对美国法治下的公民生活的思考。

  

  

18级预备队成员陈晓诺发言

  

杜翰辰同学提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他认为在英美法系中法官具有神化色彩,并且社会整体对法官权威有着普遍崇拜;然而在大陆法系中法官产生于权威并为权威服务,但却不具有普遍权威性。

  

刘佳晴同学从法律角度对辛普森案进行思考,着重探究美国宪法第五条与第六条修正案对辛普森一案的影响。

  

  

18级预备队成员刘佳晴发言

  

王君雪同学着重探讨言论自由问题。她强调言论自由状态下的言论内容的公信问题,并强调国家保障言论自由的机制的重要性。

  

康亦婷同学认为西方国家公民的自由是基于部分不自由的让渡,同时强调了辛普森案中律师存在的价值。

  

  

18级预备队成员康亦婷发言

  

宋沛林同学比较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美国社会制度的不同的历史因素,并就《历史深处的忧虑》中的辛普森一案探讨了中美两国对于正义的不同看法。

  

吕玥同学强调形成美国制度的历史性因素,并提出应将美国的优点及其缺点与中国进行综合性比较的观点。此外,他探究了美国公民生命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18级预备队成员吕玥发言

  

吴志鹏同学首先提出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并对美国言论自由与国旗保护法的实施问题进行阐述。其次,他认为正义在于对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并强调司法中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实质上并不存在绝对矛盾,其冲突的关键在于动态社会中抽象的正义概念落实到静态制度的具体操作上时的落差。

  

  

18级预备队成员吴志鹏发言

  

《寻找法律的印迹》

  

李宏涛同学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脉络的叙述来突出法律的发展历程,以此促使人们其反思当代的法律制度及社会权利的分配问题。

  

孟泓辰同学认为在本书中可认识到出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自然法。然后,他提出了中西法律观的差异问题,他认为在传统中国的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下难以形成理性成熟的法律观及法治观。

  

经验交流

  

16级成员陈光首先就《历史深处的忧虑》进行分享。他认为此书的核心内容是自由与其代价。其次,他指出新闻出版自由、枪支自由与历史传统存在内在关系、以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内在关系,并且强调了程序正义在现实司法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此外,他还建议同学们应该增加阅读量,以及在表达上需要多加练习,以实现发言的清晰化、层次化。

  

  

16级成员陈光发言

  

17级成员李俊蓉就《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提出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构架的区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问题。此外,她向同学们推荐《法槌十七声》和《法治秩序的建构》这两本书,建议同学们用法律思维去思考法律事件,并根据自身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7级成员李俊蓉发言

  

本次读书会至此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文治附楼三楼    邮政编码:430074    站点访问量: 1000